给宝宝按摩不但是父母与宝宝情感沟通的桥粱而且还是宝宝健康的守护神,其具有帮助宝宝加快新陈代谢、减轻肌肉紧张等功效。通过对宝宝皮肤的刺激,使身体产生更多的荷尔蒙,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加快体重的增长。按摩还能帮助婴儿睡眠,减少烦躁情绪。
培养宝宝优良性格和爱心
经常受到抚摸或按摩的宝宝不会感到孤单寂寞,且抚摸和按摩能增加宝宝安全感、自信心和爱心,长期坚持对宝宝的按摩可以让他们性格开朗、勇敢自信、平易近人。
不可不知的宝宝生理和病理特点:
宝宝从出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无论在形体、生理、心理等方面部与成人有所不同,年龄越小.差异就越是显著。
一般就医学认为其生理特点: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生机蓬勃,迅速发育。
传统医学认为其病理特点:
抵抗力差,容易发病;
传变迅速,越小越突出;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现代医学认为宝宝生长发育最为旺盛、代谢快.吸收快、排泄快、生长也快.但宝宝由于益智和功能均较脆弱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因此抗病能力差,免疫力低下。还认为宝宝的呼吸、循环、消化、神经普系统均有其解剖、生理上的特点。
给宝宝按摩手法操作要求:
给宝宝按摩手法种类较多,有不少按摩手法与成人手法相似,宝宝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柔弱耐受力差,故有的手法虽然在名称上和成人一样,而在具体操作时却完全不同。
1. 宝宝按摩操作身体顺序是先头面,其攻上肢,再次胸腹腰背。
2. 宝宝按摩手法的总要求是: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透达病所。
3. 手法刺激强度应根据宝宝的年龄、体质而定。
宝宝按摩的注意事项:
1、施术环境:室内保持定温度,不宜过冷过热,夏天要通风,冰冷季节,施手法者双手要保持温暖,不可过凉,以免使患儿产生惊慌;室内光线应充足,以利于诊察宝宝病情,以及按摩后的反应。按摩治疗结束后应令患儿避风。同时施按摩者应态度和蔼,要注意经常剪修指甲,勤洗手,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损伤宝宝皮肤,造成感染。
2、施术体味:按摩治疗时,根据宝宝的病情、所选取的穴位以及操作手法等因素,宝宝分别采取坐位、俯卧位、仰卧位等体位。按摩者以方便操作,便于用力为前提,选取坐位或站位施冶。施术时固定好宝宝体位,注意宝宝的体位坐卧舒适、力求自然,以免罂幼儿躁动时引起外伤。
3、宝宝按摩的穴位有点状,线状、面状。宝宝按摩的穴位一般不分男女,习惯上上肢只推左侧穴位,但也有推右侧的,其他地方一般双侧。
4、宝宝皮肤娇嫩,按摩时应准备好润滑剂作为介质,如滑石粉、姜汁、松花粉蛋清、肥皂等,从而避免损伤皮肢,或者用温开水或姜葱水润滑按摩者手指皮肤,习惯上春夏内伤用温热水,秋冬外感用姜葱水。
5、宝宝按摩的操作通常推法,揉法使用次数较多,摩法时间长;掐法则重快少;掐车捏等重手法多在最后使用,一般情况下用弱刺激手法,如推、摩、揉、运等时,每穴可做50-100次,或3~5分钟。用强刺激手法,如掐、拿、挤、捏等时,每次只需3-5次,治疗中强刺激手法都应在最后操作,以免宝宝哭闹影响操作和治疗效果,另外,操作者手法注意力度,尤其是用掐法时,切忌粗暴,宜轻快柔和,平稳扎实,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6、按摩时间的长短与次数的多少,对预期疗效有重要影响,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根据病情的虚实缓急,定出比较适当的治疗时间和次数。一般说来,凡属实证有急性疾病,每日按摩次数宜多时间宜短,每日可以按摩2此,甚至更多,每次按摩的时间约在20-30分钟:属虚证与慢性病,每日按摩发数宜少,时间宜长,每日可按摩一次或间日一次,每次按摩时间约在30~40分钟。从刺激强度上而言,实施手法时的力量要均匀、柔和、轻重适宜深透有力。当然,按摩时间的长短,还需要根据选用穴位的多少来具体决定。总之,宝宝按摩以皮肤红润为定量的依据。
7、关于按摩疗法的补泻问题,一般说来补泻与手法用力的轻重、操作的速度和方向相关,顺、上、轻、缓为补,逆、下、重、急为泻。又有说法是用力轻、速度慢、顺经方向为补,反之则为泻,如用力和速度在两者之间,往返方向进行则为平补平泻。
8、给宝宝按摩时还要注意皮肤病,有出血倾向或尚未明确诊断的急性病,尤其是疑有外科疾病时,不宜用按摩法治疗。